大家好,我是顶顶,关于德甲人口数,以及德国人口总数量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可能大家还太了解,顶顶给大家总结了一些相关知识点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本文目录一览:
德国人为什么爱看足球
首先,德国足球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,不仅男足大赛战绩在欧洲首屈一指,而且是唯一一个男足女足都获得世界冠军的国家。
其次,德国是西欧人口最多的国家。英法意都是五千多万人口,而德国人口近八千万,而德甲球队数是18支,比英超、意甲、西甲少,这也是场均观众人数比三大联赛多的重要原因。近年来德甲联赛水平落后于三大联赛,主要是德国税率高,造成德甲俱乐部在薪资上的竞争力比三大联赛低,博斯曼法后,引进外援落后于三大联赛。
德甲人口最少的球队
德甲人口最少的球队:门兴,它是本赛季出场人数最少的德甲球队,只有25人在许特尔手下得到了上场机会。
德甲沙尔克04足球队的主场在哪个城市?
盖尔森基兴
全名:FC Schalke 04 主场照片
成立日期:1904年5月4日
所在城市:盖尔森基兴
队服:蓝衣白裤蓝袜、橙衣黑裤蓝袜或者白衣白裤白袜
主席:施努森贝格(Josef Schnusenberg)
主教练:鲁滕(Fred Rutten)
主场(容量):傲赴沙尔克体育场(60215)
盖尔森基兴 德国中西部鲁尔区城市。位于莱茵河—黑尔讷运河上。人口29.5万(1983)。十九世纪中叶随采煤业兴起而发展。河港。德国最大采煤及炼焦业中心之一,并有钢铁、化学、炼油、机械、玻璃、服装等工业。
人口 28万面积 105平方公里 尽管人们不完全知道盖尔森基兴地处何方,但这儿的一个城区全德国都知道:莎尔克。当采矿业不再能标志这座城市的身份时,足球变得更为重要,尽管人们不完全知道盖尔森基兴地处何方,但这个老矿城的一个城区全德国都知道:莎尔克。“不管我变成铁锈还是白垩,我都要去莎尔克。” - 这是一首老流行歌曲,至今仍在盖尔森基兴传唱。
德国足球凭什么卫冕“欧洲之王”
德国足球为何能日益崛起称霸欧洲,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之处呢?
足球文化与精神
足球是德国的国球,他们的足球人口数量惊人,德国总共8200万人口,德国足协里的注册人口有700多万,相当于十分之一的足球人口。
只有身在德国,才能体会到这个国家对足球运动真正的热爱,每到足球比赛日,几乎所有的饭店、酒吧和公共场所,甚至连学校的食堂都可以看到比赛的转播。
德国连孩子都非常热爱踢球,有些甚至只有三、四岁的孩子都开始踢足球,青少年中大约有15%的孩子每天都要踢球,在这样的环境下熏陶出浓郁的足球文化。
健康的联赛—德甲
虽然德甲不是最有钱的,但德甲是运行最健康的联赛,德甲真正的属于足球,属于未来,属于明天!
德甲联赛当中,俱乐部不能被任何投资者所接管,投资者最多只能拥有49%的股份,所以德甲俱乐部规避了被任何一个投资人控制的命运。
这样的财政构架让德甲的民主性和亲民性更优越于其他俱乐部,而且更具有稳定性。这种最为民主的模式,让球迷和会员都在俱乐部之间找到了极大的身份认同感。
德甲也是全世界平均观看人数最多的联赛——每场比赛45万名球迷,也让俱乐部进入良性运转!德国闻名遐尔的多特蒙德俱乐部的主场季票,一个赛季最便宜可能不到200欧元。
扎实的训练—青训
在2000年之前德国足球经历了惨痛的沉沦,从2001年开始,德国强制性要求甲、乙两级联赛的俱乐部设立自己的青训体系,同时各个州足球学校必需建立自己的“精英学校”,与青训体系形成双轨制,展开“天才培养计划”,挖掘有足球天赋的孩子。
当时德国有72个职业俱乐部,17万个非职业俱乐部,注资投入6年就超过了5000万欧元。德国足协在全国铺设了261个点,每周派遣专门的教练,让业余俱乐部的球员也加入训练,充分挖掘天赋球员。
德国在实行新政5年之后终有回报,涌现出穆勒、诺伊尔、博阿滕、胡梅尔斯、赫迪拉、厄齐尔、格策、克罗斯、罗伊斯、德拉克斯勒等强大的世界杯实力球员阵容。
关乎金钱,更关乎足球本质
德国足球俱乐部作出任何决定都不会越过底线,充分的尊重球迷,忠诚于体育运动。他们认为足球应该是项纯粹的体育运动,虽然足球运动离不开财力的支持,但俱乐部会充分权衡足球和商业化之间的平衡点。
德国球员选择俱乐部并不会对钱趋之若鹜,他们更多相信俱乐部纯粹的足球规则、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,这也是德甲与英超的不同之处!
球员均为内部培养
德国联赛很少从外部购买大牌外援,大多都是内部挖掘的球员,在同样水平、同样位置上,俱乐部更愿意用本国培养的球员,他们认为这样才能改变德国足球的现状。
德国俱乐部中,只有具有高水平的球员才能够进入联赛中锻炼,人才的层层选拔培养制度让德甲联赛的整体水平也不断提高,达到欧洲最高水平行列。
充足教练支撑基层训练
德国注重基层足球的培养,大力投入人力、物力支持基层足球。德国足协每周都要给下面的培训网点派送1000多个教练员辅导参加青训的孩子,平均每个网点最少2-3名教练。
德国拥有大量优秀的教练员,据欧足联统计,德国共有欧足联B牌照的足球教练28400个,是英格兰的6倍,其中持有A牌照的教练有5500人,持有专业教练牌照的有1070人。
同属中国足球,为何女足比男足要争气?
男足和女足的强烈反差,引发大家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:男足到底差在哪儿?你说球员不行吧,那就换球员,还不惜花天价引进归化球员;教练不行吧,那换教练,从里皮、斯科拉里,到卡佩罗、希丁克,请过多少个国际大牌教练了;甚至足协主席都换过多少轮了,为啥还是不行?万维钢老师有个观点,他认为,问题不是出在个人,而是出在青少年足球的培训体系上。中国没有按照现代足球打法,来打造一套科学的青训系统。万维钢老师的观点有道理,这能解释中国男足为什么挤不进亚洲一流强队,不过,好像无法解释中国男足处于亚洲三流、世界末流的水平。毕竟,连伊拉克都排在中国男足前面,总不能说伊拉克的青训系统比中国更好吧。男足的职业联赛再僵化,好歹也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由竞争,而女足没法依靠市场养活,花的是国家财政的钱。厦门大学赵燕菁教授关于中国男足的新理论:他说,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:这种巨量的人口规模,其实是不利于联赛制足球运动的发展的?毕竟联赛制比赛制度决定了每个联赛容纳的球队数量是固定的,一般就是16~20支球队。
世界上那些最成功的职业联赛,对应的人口规模基本上是在5000万~1亿的区间。比如,德甲对应的德国人口是8200万,英超对应的英国人口是6600万,平均下来,是从每250万~500万人口中选拔一支球队。再来看中超,也是16支球队,但对应了14亿人口,算下来,是从8000万人口中选拔出一支球队。有人会说,人口基数大,更有利于选拔出天才球员。但是,发现天才球员的几率并不直接取决于人口数量,而是取决于足球职业运动员的数量;而足球职业运动员的数量,取决于足球运动的参与率。
要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,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,投入的时间多钱非常多,肯定是要计算投入产出比的。人口基数越大,运动员能踢进顶级联赛的几率就越低。这也就意味着,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投资风险越大,愿意让自家孩子选择这条路的人也就越少。一个可能的推测是,当总人口规模超过了5000万~1亿这个最佳区间以后,人口规模越大,选择成为足球职业运动员的青少年就会越少。这就是赵燕菁教授所说的“规模的诅咒”。那怎么克服这个“诅咒”?教授确实提出了一个办法:就是让联赛扩容。模仿美国NBA东西部联赛的做法,把中超改为多个区域联赛+总决赛的方式。要注意,这种赛制和甲级、乙级、丙级联赛的分类方法不同,各个区域联赛平起平坐,都是顶级赛事。每个区域联赛,都可以拥有16~20支球队。这就相当于是给联赛扩容了,有更多的球员能够参加顶级比赛,从而提高中国足球运动的参与率。以上,就是赵燕菁教授提出的中国足球与“规模诅咒”的猜想。这只是一个开脑洞的猜想,是对中国足球的众多解释之一,但不能够解释中国足球的所有问题。不过,赵燕菁教授的这个思考视角很特别,也是值得参考的一种可能。总之,回到正题,并不是中国女足比男足强,把女足和男足比较,是一个认知错误。女足和男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项目,根本就没有可比性,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应该归同一个部门管。而事实是中国女足远远不如中国男足。类似的认知错误还有把盲人足球、残奥会足球跟男足比。其实把足球跟跳水、包括乒乓球相提并论,都是认知错误。我们唯一要知道的就是:在中国足球的不断磨合中,肯定是会越来越好。
关于德甲人口数和德国人口总数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